大山里的牽掛——“一家親”志愿者上門服務為山區留守兒童送“愛心禮包”
近日,廣東建設基地有限公司組織志愿者到登云鎮中心小學、通衢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家中,為龍川山區的留守兒童送去“愛心禮包”。
在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先后走進登云鎮中心小學、通衢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家中,一對一為他們日常學習課程輔導,對孩子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來自華城村的張家保是通衢鎮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也是金秋助學的受助學生之一,常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志愿者從孩子爺爺那里了解到,小學的孩子放學早,家長又不在身邊,輔導孩子的作業讓很多爺爺奶奶都很頭疼,平時的作業大多都是自己完成,有的不會就空著了。
“這道數學題我還不會”小家保說。來到留守兒童家,孩子們顯得格外的積極,遇到不理解的題目馬上向大哥哥、大姐姐請教,志愿者逐字逐句的講解給孩子聽,讓這些難題通過講解后迎刃而解。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輔導,孩子們順利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讓作業不再是難題。
廣東建設基地黨支部副書記代力在活動中表示,在雷鋒月通過志愿者下基層系列活動,一方面是履行央企的責任,融入到地方中來,在企業與山區留守兒童之間搭建一座橋梁,通過一對一的上門結對幫扶,讓山區的貧困兒童能夠得到長期的幫扶,另一方面也是了解金秋助學學生動態,建立助學檔案,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后續教育幫扶將形成常態化工作。
在這次扶貧行動中,志愿者們除了給孩子們送去了日常生活用品,還為他們送去了了學習用品。據悉,2017年,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分別與龍川縣登云鎮、通衢鎮中心小學簽訂了《結對助學合作協議書》,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不定期開展校舍修繕工作以及圖書贈送、工地參觀、客串講學等互動活動,幫助登云鎮、通衢鎮中心小學60名學生到大學畢業。截止目前,廣東建設基地已形成了從最初的駐點教學,到學生建立第二課堂,再到建立脫貧攻堅上門服務模式。幫扶以來,志愿者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長,構建起以留守兒童教學為主線,涵蓋日常教學、一對一幫扶、建檔立卡等的精準幫扶體系。(張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