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鋼結構需警惕“綠色”噱頭
“并不是所有的鋼結構建筑都是綠色建筑。”日前,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鋼結構產業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特別指出。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間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其中,鋼結構建筑正成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之一。
綠色鋼結構建筑必須同時具有“最輕的結構、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三大核心價值。
但是,一些為追求建筑物外形怪異,而在結構設計部分違背結構穩定性原則,再用加大鋼材用量、增加鋼材厚度等補救辦法,勉強使建筑物達到受力要求,從而導致施工艱難的項目不能稱之為綠色建筑。這樣的建筑物也不利于鋼結構建筑的推廣普及。
有些鋼結構建筑設計用鋼量是國外同類建筑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還有的建筑設計嚴重違背抗震規范的要求。
專家分析指出,我國之所以出現眾多的造型怪異、結構笨重、單位面積用鋼量大、造價昂貴、施工艱難的鋼結構建筑物,與當前不合理的設計收費政策不無關系。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設計收費標準是依據工程造價的百分比收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往往為追求外形怪異而不惜提高工程造價,從而提高設計費用。另外,在鋼結構制作收費標準方面是按鋼材重量來收費,所以鋼結構制作方也希望鋼結構建筑物的用鋼量越大越好。顯然,這種導向是不合理的。“對于鋼結構建筑物而言,設計應被視為‘龍頭’。”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仕統強調。
如果設計方案簡潔、合理,鋼結構主體輕巧,就可以盡可能多地節約鋼材、減輕鋼結構重量,在其制造、安裝周期中就能盡可能縮短制造、安裝時間,也便于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維護,從而大大減少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反之,如果設計方案不合理,不管后期怎么補救,都會增加鋼材用量、鋼材厚度和施工難度,其結果就是增加工程造價。
可見,完善、合理的設計方案對于一個鋼結構建筑而言是很關鍵的。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綠色、節能建筑將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綠色鋼結構建筑的市場規模將非常大,預計有上萬億元的巨大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對鋼鐵企業而言,轉變觀念、進軍鋼結構產業,不失為實現轉型發展的一條新路。政府和鋼鐵企業都應對鋼結構產業給予更多的重視。
轉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