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深圳“綠色之家”驚艷“高交會”
11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開幕。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作為指導單位,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深圳市綠色建筑協會合作組織,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支持的“綠色建筑展區”及“綠色之家”備受關注,成為現場人氣最旺的展區。
在深圳,“有生命、會呼吸”的綠色低碳建筑越來越普遍。2013年8月20日,《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深圳成為全國首個以政府立法的形式要求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標準的城市。深圳這個獲得首個中國綠色建筑實踐獎“城市科學獎”的城市,正以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為突破口,在城市建設領域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并進入一個全面快速發展、深化整合的綠色新階段。
從概念展到“綠色之家”
高交會見證了深圳綠色建筑的發展。2006年,深圳市建設局(現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在當年高交會上首次推出了“綠色建筑概念展”,引發了市民認識綠色建筑、了解綠色建筑、體驗綠色建筑的熱潮。隨之而掀起的,是深圳持續多年的“綠色革命”。
時隔7年,記者在現場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綠色建筑展區”圍繞“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理念,整合多方優勢資源,體現了綠色建筑從點(建筑節能技術產品)到線(綠色建筑集成及示范項目)、到面(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歷程,為業界搭建了一個專業化、國家級、國際性的綠色建筑展示與商貿交易的平臺,吸引了深圳建科院等設計單位以及綠光納米、聚作照明、均益安聯等企業近50家單位參展。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展覽還突破性地開創了全新的集成展示模式,即“綠色之家”主題展。通過匯集模塊式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可循環利用材料、隔熱技術、節能門窗、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安防系統、LED技術、整體廚衛等30余項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在綜合滿足綠色建筑多項要求的基礎上,以居住主體——人的感受為核心,采用被動技術優先、主動技術優化補償的方式,結合深圳“夏熱冬暖”的地域特點,融合本土化、低成本的經濟適用技術,營造健康、舒適、節能、環保的綠色人居環境。
展區同時還精心策劃了“專家面對面”、“綠色建筑沙龍”等豐富多彩的現場展示和活動。
從綠色先鋒到綠色建筑之城
隨著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國務院1號文件《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頒布,發展綠色建筑、注重節能環保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推動力度從國家層面進行推行。
2013年5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會同市發展改革、規劃國土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新開工房屋建筑項目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通知》;7月19日,深圳市長許勤簽署發布《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8月20日正式施行,從立法的高度要求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綠色建筑標準。
多重推動下,深圳綠色建筑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涌現了建科大樓、華僑城體育中心、萬科中心、萬科城四期、京基100、龍悅居等一大批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的綠色建筑項目。深圳市大力開展國家一、二星級和深圳市綠色建筑“雙認證”工作,2013年前三個季度,全市綠色建筑建設項目已達120個,已建和在建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1383萬平方米;已有89個項目獲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建筑面積978萬平方米,其中13個項目獲得國家三星級(最高等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建科大樓、華僑城體育中心、南海意庫3個項目獲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一等獎。深圳也成為目前國內綠色建筑建設規模、建設密度最大和獲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綠色建筑創新獎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此外,深圳全市新建節能建筑面積累計已達7949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建筑應用面積1473萬平方米、太陽能光電裝機容量46.8兆瓦,還建有6個綠色生態園區和4個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達35%。
2012年底,深圳還在國內率先開創性地啟動開展建筑碳交易試點。全市新建建筑綜合節能總量累計已達330.2萬噸標準煤,相當于節省用電102億度,減排二氧化碳853.4萬噸,建筑綜合節能減排對全社會的節能貢獻率已超過30%。
按照有關部署,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有望建成500個綠色建筑項目,綠色建筑總面積不低于4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綠色改造面積不低于2000萬平方米;到2015年,爭取實現900棟大型公共建筑排碳權上線交易。
從綠色概念展到集成整合的“綠色之家”,從綠色先鋒到規模發展的綠色建筑之城,深圳,這座南海之濱的美麗新城,經過30余年的快速發展,正在實現綠色節能、建筑質量、人居品質的有機統一,泛起綠色新浪潮。
(轉載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