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治理霧霾的另一種思路
我國霧霾問題日益嚴峻,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大城市,有7個在中國。2013年我國中東部一些地區很長時間被霧霾籠罩。在此種形勢下,我國能源結構亟待調整,能源的清潔化利用是大勢所趨。能源的清潔化利用包括提高新能源、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同時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要進行高效清潔利用,這是在實現能源結構轉變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趨勢。
“電從遠方來”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2013年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準煤,占全球能耗的20%,煤炭消費量已達到全球總消費量的一半。降低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并在煤炭使用上大力推動煤炭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進行脫硫化、脫硝化處理勢在必行。
未來,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費領域中所占的比例將不斷增加,這是我國能源變革的一個目標,也是緩解大氣污染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西北的風電、光伏,西南的水電資源都十分豐富。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稀少,環境容量遠遠大于東部地區,西電東輸在我國已經成為保障能源電力供應的基本格局。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在特高壓輸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進步,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跨區輸電解決我國能源供應上顯示出了極大的成效,因此,現在應加快電網建設、增加輸電容量,做好跨區送電的戰略規劃。
和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國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占比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我國大力推動城鎮化進程,大批農村人口的用電量在未來還將持續提升。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觀點,開啟了綠色能源消費的新模式。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能源消費如果不直接使用煤和油,而是以電能代替,那么對于環境的改善無疑將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電從遠方來”則表明遠方的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能夠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送到其他地區,甚至更遠一點,跨區域跨國輸電都成為可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提法具有現實意義、長遠意義,也是解決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
反思個體責任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霧霾是對我國過去生產方式亮起的紅燈,也是對人民生活方式亮起的紅燈。倡導一種新型的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新時代的文化理念,是節約能源最直接的辦法。人們面對霧霾無奈而恐慌,卻無法反思生態與能源之間的延續性發展思路,無法理性面對個體之于能源危機的責任,這是生態文明教育普遍缺位造成的知識和精神危機。
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中國是世界上能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每年的能源浪費近4億噸標準煤,占到能源生產量的12% 16%。能源從采掘到進入終端消耗的過程中無不伴隨著浪費。不僅是生產領域,生活領域的浪費也是天文數字。
因此,我們必須倡導節能優先,充分提供生態教育公共產品,以應對物質性、精神性并存的能源危機。十幾億中國人民始終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又是分享生態文明成果的主體,節能必須從每個人做起,政府也必須賦予每個人節能環保的權力和能力,生態文明教育是生態文明型社會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在節能環保上具有規模效應,推行全民節能具有社會性。如果每個人都能節約一度電、一噸水,那么這個能量是巨大的,潛力也是驚人的。應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善待環境、節約資源,這是現代社會、現代人必備的公民素質。
由此可見,提倡全民節能,建立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是目前最能夠立竿見影改善能源、環境問題的途徑。
要實現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需要政府、各級高校、社會媒體加強節能公共知識傳播,給工業發展決策者、普通百姓節能環保者提供不同層次的引導。加強和豐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氣候變化、風險管理、危機教育、社會輿論等領域的生態文明教育。
霧霾的散去不在一朝一夕,碧水藍天的生活環境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才能實現。這是一個艱巨的、長遠的任務。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每個國人都有意識、意愿、權利、能力參與到節能環保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