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拓用鋼新領域 創用鋼新需求
加快由鋼鐵制造商向鋼鐵服務商的轉變,努力培育用鋼新領域,創造用鋼新需求”。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7月31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四屆八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暨勞模表彰大會”上向鋼鐵行業提出的要求。
平均日產粗鋼8.31億噸
據徐樂江介紹,2014年上半年累計生產粗鋼4.12億噸,同比增長2.99%,增幅同比回落4.43個百分點,平均日產粗鋼228萬噸,相當于年產粗鋼8.31億噸水平。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為11.4億噸。
徐樂江表示,從總體上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狀況未有改觀,鋼鐵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今年以來,盡管鋼鐵生產仍然保持增長、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但國內市場鋼材需求增長緩慢,上半年,鋼鐵企業鋼材結算價格同比每噸下降310元,降幅8.79%,全行業主營業務利潤仍然虧損。
徐樂江憂心忡忡地說,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131億元,同比增長1.12%;實現利稅454億元,同比增長11.62%;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74.8億元,同比增長133.49%。目前,部分企業因資金壓力已不堪重負,資產負債率已處于較高水平,經營狀況也不斷惡化,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個別企業生產已難以為繼。據悉,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銀行借款同比增長6.39%,平均資產負債率達69.27%,與2013年基本持平。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很多企業迎難而上,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譬如馬鋼,他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將資源優先向邊際貢獻高的產線和產品傾斜,并以1300萬歐元收購了法國瓦頓公司,從而使馬鋼較快地獲得高鐵車輪關鍵技術。
鋼鐵企業效益分化明顯
徐樂江說,鋼鐵企業效益增長主要得益于原料、燃料價格下降和投資收益等的增加。從利潤構成情況看,主營業務利潤減虧15.25億元,減幅69.8%;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增利38.48億元,同比增長46.81%。主營業務減虧主要得益于鐵礦石、煤炭等原料、燃料采購成本下降以及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取得的成果。原燃材料采購成本下降,基本消化了鋼材價格下跌對企業帶來的減利影響。
據徐樂江介紹,目前,鋼鐵企業的效益分化明顯。上半年,列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指標統計的88家企業集團,盈利企業63家。盈利額為151.56億元,同比增長6.56%。其中,盈利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6家,盈利額80.98億元,占盈利額的53.43%;寶鋼實現利潤38.29億元,占盈利額的25.26%。虧損企業25家,虧損額76.77億元,同比減虧15.7%。其中虧損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虧損額為53.22億元,占虧損額的69.32%。
在鋼鐵企業虧損嚴重的同時,其資金周轉率也進一步降低。據悉,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存貨占用資金5876億元,同比增長3.54%,比年初下降0.43%。其中產成品占用資金同比增長2.95%,比年初增長10.45%,說明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得到有效控制,產成品庫存還相對偏高。與此同時,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周轉效率進一步降低,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
徐樂江表示,目前雖然是鋼鐵行業的“冬天”,但我們也要看到,冬天也正是我們主動出擊的時候,此時,可以以相對便宜的價格、成本獲得優良資產,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支撐。徐樂江希望企業緊緊抓住轉型發展的四個機遇。
首先,要緊緊抓住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新常態意味著鋼鐵工業低速增長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并進入深度調整期。因此,企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任務非常緊迫,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對此企業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做出長久的努力。企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其次,要緊緊抓住改革創新的新機遇。實踐證明,我國鋼鐵工業的粗放式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向改革創新要紅利,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再其次,要緊緊抓住需求結構變化的新機遇。今后,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不會再有每年7%~10%的增長,將進入較低的增長區間,同時下游用鋼結構也將發生變化,這就是新常態,也是新機遇。要緊緊跟蹤下游行業產品升級帶來的用鋼新要求,積極占領消費領域用鋼新市場。
最后,要緊緊抓住發展綠色鋼鐵的新機遇。2015年1月新環保法將開始施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實施細則、考核辦法陸續出臺,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很多成功典型說明,只有重視環保,企業才能踏踏實實搞經營、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