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節一環保”到“花園式工地”
12月1日,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施工主題觀摩走進鵬城,來自全國各省市300余名各施工領域的專家參觀了由深圳分公司承建的騰訊濱海大廈施工現場。
與會專家觀摩了項目綠色施工“四節一環保”、科技創新及標準化管理的具體實施和應用情況,并對該項目綠色施工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該項目在綠色施工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該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公司一直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將綠色施工貫穿于項目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開創性地提出了從“理念、措施、樣板、創新、團隊”五個方面齊抓共管,形成了綠色建造 “五位一體”新機制。
標準引領 推行“四節一環保”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簡稱“四節一環保”),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對項目而言,綠色施工就是讓工地越來越綠,讓能耗越來越低。
項目管理過程中,分公司實施“2+2+1”樣板引路制度(即工藝樣板制作+交底,實體樣板制作+交底,大面積實施),積極推廣可視化交底,并通過樣板的主觀感受,潛移默化地強化項目管理人員和班組作業人員的綠色施工意識。
圍繞通過“美國LEED金級認證、國家綠色建筑二星認證”等綠色建造目標,項目部將綠色施工納入實施計劃書,從策劃到實施,全過程將綠色人文理念滲透到標準化管理。在施工現場,標準化在鋼筋加工防護棚、木工加工棚、防護欄桿、電梯防護門、卸料平臺、工地圍墻、大門等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使用效率,重復使用率達到70%。
項目還大力推廣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現場產生的建筑垃圾及余料交由公司統一調度,把項目現場產生的廢舊鋼筋、模板及碎石等建筑廢舊物資及垃圾運送至石巖標準化生產基地進行回收處理,廢鋼筋用于生產標準化水溝蓋板、鋼笆網等構件,短木枋用接長機接長再利用,混凝土碎料等經粉碎處理,生產透水磚、植草磚等。截至目前,施工過程中產生建筑廢棄物總量約為3009噸,折合每萬平米產生量為106.2噸,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2。而現場回收利用建筑廢棄物總量約1926.5噸,回收利用率達到64.6%,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科技助力 施工也能“高大上”
項目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圍繞施工難題、降本增效、綠色環保等主題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活動,推動綠色建造各項措施落實,如BIM技術、鋼桁架背楞鋁合金模板施工技術、工具式邊斜柱防護平臺、核心筒自爬升防護平臺施工技術、液壓爬模頂升式混凝土布料機施工技術、核心筒自爬升應急通道技術、電梯井自爬升操作架施工技術、大型鋼結構計算機控制液壓同步提升綜合施工技術及施工現場遠程監控管理技術等創新技術11項,申請國家專利6項,累計應用了建筑業“十項新技術”中的10個大項、30個子項。
針對項目施工場地狹小,工程師們在施工總平面管理上做起文章。他們利用BIM技術合理優化總平面布置,在辦公區采用自行設計的多層輕鋼結構辦公樓,可多次重復使用;現場物料堆放區、生產加工區巧妙利用負一層、地下車道搭設施工平臺等措施,提高空間利用率,實現了節地的目的。
“創新技術的采用有效減少了人力,既節能環保,又能降本增效,其中多項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項目經理朱早孫介紹。
項目應用液壓爬模頂升式混凝土布料機施工技術,將布料機安裝在核心筒液壓爬模架體上,與爬模同步爬升,避免了相互影響,簡化了核心筒施工工序,有效節約了施工工期。該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尚屬首例。
施工過程中,項目通過科技創新,不但實現了綠色施工,同時降低了施工成本,縮短了工期,預計能節約成本約2000萬元,取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文化融入 打造花園式工地
說到工地,人們的印象總離不開“臟亂差”。然而,這里圍墻內外整潔、干凈、環保的視覺體驗,為建筑工地貼上了新標簽。項目也因此獲評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施工主題觀摩工地,鵬城尚屬首次。
“現場設置了高位循環水箱,雨水通過排水系統經沉淀處理后集中存放在水箱中,用于沖刷廁所、現場灑水控制揚塵及混凝土養護用水等”,項目總工程師程志軍介紹。這一“水利工程”對節水、節能、保障現場潔凈等方面起了關鍵作用。
通過封閉式門禁系統走進項目辦公區,撲鼻的花香席卷而來,映入眼簾的池塘水榭讓人仿佛置身園林之中。項目部還采用建筑垃圾全封閉管道輸送、道路硬化及自動噴霧降塵系統等,實現全方位無死角抑制揚塵。
在項目生活區,綠色環保理念隨處可見,如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綠色植物栽種等等,富有特色的卡通形象環保標牌為繁忙的生產平添了一抹“小清新”。項目黨群組織還在員工中間開展綠色施工 “金點子”、降本增效合理化建議等征集活動,鼓勵全員參與到綠色實踐中來。(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