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濱海大廈上演“四萬噸鎧甲披身記”
1月6日中午12時許,隨著一根長13.2米的H型的鋼梁在空中巨無霸M1280D塔吊的牽引下緩緩到達243.55米高的南塔頂層,并迅速牢牢就位,標志著騰訊濱海大廈用鋼量近40000噸的鋼結構工程全面封頂。在喜慶的鞭炮聲中,平時寡言的鋼結構部小張說出了心里話:“真不容易啊!” 近500個日夜的辛苦付出,終于換來了收獲的時刻。
策劃先行,不打無準備之仗
“策劃先行是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前期的鋼結構施工方案討論會上,項目經理朱早孫對每一位參與鋼結構工程施工的人員說道。
面對著近40000噸的鋼材量,所有參建者是既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在一個項目上能參與完成如此大體量的鋼結構施工,忐忑的是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經歷,心里真沒底,所以格外謹慎小心。
“那段時間真的是高強度的會議啊,方案討論會、專家論證會、現場協調會……每一個會都不能省,每一個會都要開,每一個人都是高度集中地參與到這項偉大的工作中來。”在談及一年多前的準備階段時,鋼結構項目經理張益民十分感慨。“我記得有一個構件是考慮用M1280D塔吊吊裝還是用M440D塔吊吊裝的討論都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從成本和安全兩方面綜合考慮才決定采用M440D塔吊。”
就是在這樣的細致準備下,經過數次專家論證,《騰訊濱海大廈項目鋼結構工程施工方案》正式出爐。2013年8月29日12時許,同樣是在喜慶的鞭炮聲中,隨著吊裝總指揮一聲鏗鏘有力的“開吊”指令下達,首節鋼柱在塔吊的牽引下緩緩升起,然后緩緩落下,“哐當——”一聲,精確地進入到基坑指定位置,至此項目“四萬噸鎧甲批身記”正式上演。
吃苦耐勞,惡劣天氣中煉獄
2014年的夏天,深圳格外炎熱,酷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也考驗著鋼結構工程的施工。已經吊裝上去的鋼構件表面溫度高達55度,人光是在旁邊站著都覺得難受,而焊工們卻要頂著烈日在高溫下細致地焊接,這對所有焊工來講都是極大的挑戰。
“每天都要在40多度的防風布內連續焊接作業8個小時”,有著十幾年焊接經驗的老王談起夏天在防風布內焊接的經歷仍然心有余悸。“看著斗大斗大的汗往下掉,根本來不及去擦,為了保證焊接質量和工程進度,我們是一刻都不能分心。”也許在那段時間里,他們早已忘記每天自己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多少回。
和焊工們一起經歷高溫煉獄的還有現場的施工負責人。2014年10月3日是鋼結構生產經理王加林女兒的生日,本應在休假的他選擇了堅守崗位,踩著滾燙的樓板,和現場工人一起加班加點。連日的高溫已經讓在現場指揮的他嗓子變得十分嘶啞。
“爸爸,媽媽已經準備好了蛋糕,您什么時候回來啊?”電話那頭女兒期盼的心情早已讓這個“硬漢”愧疚不已。“爸爸在加班,今年的生日還是只有媽媽陪你過,聽話啊”,他用嘶啞的聲音安慰完女兒,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吊裝指揮中。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在那樣惡劣的天氣下,項目部竟然完成了近萬噸的鋼構件吊裝工作,連業主和監理都稱之為“奇跡”。
大膽創新,勇敢嘗試出成績
當施工至北塔中部懸挑架位置時,一個重達46噸的巨型田字鋼構件的吊裝又急壞了所有參建者。原來,按照計劃,該構件是整個工程最重的一個,它的吊裝任務由M1280D塔吊完成,但眼見著吊裝工作就要開始了, M1280D塔吊卻進入了例行保養階段,不能承擔起吊裝任務。
“怎么辦?這個構件上不去,后面的工作沒法展開!”項目生產經理姚鵬萬面對著業主無數個詢問進度的電話,早已急得團團轉。如果不盡快想辦法吊裝,將對項目進度造成很大影響。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采用旁邊的ZSL750D和M440D塔吊進行吊裝。但是此次吊裝幅度長達35米,無論是哪臺都不能單獨吊起46噸的重量。
“為今之計只有大膽嘗試‘抬吊’了!”機械部經理劉昌森的一句話給大家帶來了希望。所謂的“抬吊”就是要為46噸構件找上一根“扁擔”,然后經過周密計算在“扁擔”上找到準確的受力點,最后將構件固定在受力點,兩臺塔吊各執一頭,同時開吊。
為了保證進度,經過綜合考量,項目部果斷采取了該項措施。“那構件每往上提升一米,我們的心都是緊張一下,直到到達指定位置才長舒一口氣。”經歷了那次吊裝的小康每每講到這里都十分激動。就這樣,他們啃下了全部施工過程中最硬的一塊“骨頭”。
就是憑借著這樣的精神,在鋼結構施工的500個日日夜夜里,項目部頂住壓力,克服種種挑戰,成功吊裝焊接鋼梁13000多件,鋼柱2500多件,出色地完成了南北塔樓鋼結構工程的施工任務,成功為騰訊未來新總部大樓披上近4萬噸的鋼結構“鎧甲”。(賴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