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工程級別:局級科技示范工程
獲獎年度:2008
頒獎單位:中建二局
一、工程概況
來賓電廠改擴建工程位于來賓市興賓區西南面的良江鄉羅村,距來賓市約8km ,東距來賓冶煉廠約3km,電廠西北距紅水河約1.4km。來賓電廠改擴建工程位于原有來賓電廠A廠、來賓電廠B場東側,為2×300MW燃煤發電機組改擴建工程。擴建部分電廠與原A廠共用化水系統。
電廠四周場地平坦開闊,場地基本整平,卸煤鐵路西側場地為小山丘,自然標高90.0~110.0m(黃海基面,以下同),主廠房零米標高為88.8m,高于廠區百年一遇洪水位為80.0m。廠區地面平整,
中建二局承接來賓電廠改擴建工程主廠房、化水系統、煙囪、灰庫、場區道路及管網等53個子單位工程。工程概況如下:
主廠房:
主廠房布置設計方案為:按汽機房、除氧間、煤倉間、鍋爐、電除塵器、煙囪、脫硫裝置順序布置,汽輪機縱向布置。每臺鍋爐配置4臺常規鋼球磨,儲倉式制粉系統,單元控制室布置在兩機之間的煤倉間運轉層。
主廠房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除氧間、煤倉間采用鋼梁—現澆鋼筋混凝土板組合結構。汽機房運轉層為大平臺布置方式,汽機房屋蓋采用鋼網架結構體系,屋面板采用50mm現澆混凝土板。吊車梁采用等截面焊接工字型鋼梁,原煤斗為上部方形下掛雙曲線鋼煤斗,粉煤斗為上、下部均為方形的鋼煤斗。汽機房山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汽輪發電機基座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底板為平板式。汽動給水泵基礎采用彈簧減振。
集控樓為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獨立布置,與主廠房脫開,樓板采用現澆鋼筋砼結構。
煙囪高210m,外筒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筒壁,內襯為現澆耐酸澆筑料。
電氣構筑物:
500kV室外配電裝置,32米高出線構架共2榀,跨度為28米;25米高出線構架共2榀,跨度為27米。人字形構架柱采用24邊形鋼管、三角形格構式鋼梁、杯口基礎。
變壓器基礎及防火墻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化學建筑:
鍋爐補給水處理室、工業廢水處理站、制氫站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除灰建筑:
除塵器室為三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三座現澆鋼筋混凝土圓形干灰庫,除灰管道支架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跨度大時采用鋼桁架。
地基與基礎:
1、主廠房、鍋爐房、電控樓、汽輪發電機、汽動給水泵、磨煤機等主要設備基礎均采用天然地基,基底置于灰巖層上。
2、煙囪、電除塵器支架、灰庫基礎均采用天然地基,基底置于灰巖層上。主變基礎、A排外循環水管基礎均置于灰巖層上。
3、其它部分輔助廠房及構筑物均采用天然地基
二、推廣技術項目簡介
1、地基處理技術
(1)基坑控制爆破技術
技術特點:采用微差控制,爆破精確、超爆量少,安全性高,減少對舊廠的影響。
適用范圍:主廠房基坑、排水方涵基槽、煙囪基坑
(2)喀斯特地形下地基處理
技術特點:針對地形特點分別采用級配砂石換填、挖樁、毛石砼換填等技術,克服喀斯特地形下地質不均勻對建筑物不均勻沉降的隱患
適用范圍:整個廠區建筑物基礎
2、混凝土耐久性技術——耐磨地坪施工技術
技術特點:提高混凝土地坪表面強度及耐磨性能,施工簡便、減免地面二次裝修。
適用范圍:工業廠房及倉儲等對耐磨性要求較高的地坪處理
3、粗直徑鋼筋直螺紋機械連接技術
技術特點:機械連接接頭強度高,均能達到II級接頭,現場連接方便快捷,受操作空間限制及雨天影響小。
適用范圍:主廠區所有直徑大于25mm的粗直徑鋼筋連接
4、新型模板與腳手架應用技術——煙囪電動升模施工技術
技術特點:電動升模系統由自升的輻射梁操作平臺系統、操作架與提升架組成的提升系統、軌道及模板系統、吊籠系統、電氣系統等組成。升模體系具有工藝先進,混凝土美觀、外表光潔、質量穩定等特點。
適用范圍:210m煙囪筒壁混凝土施工
5、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測和控制
6、建筑企業管理信息化技術——工具型技術.P3項目管理軟件應用
技術特點:適用于含有多個單位工程的大型工業與民用項目計劃管理,可分級編制、控制計劃、資源加載等功能,便于用戶同時控制和協調多個工程。
適用范圍:進度計劃編制、人材機資源加載、計劃盤點
擬采用的創新型新技術:
1、汽機基座“無墊鐵灌漿”施工技術
技術特點:汽機臺板安裝時以高強灌漿料代替常規鋼制墊鐵,施工周期短、強度高、無污染、施工方便,施工費用低。
適用范圍:汽輪發電機基座臺板安裝
2、煙囪耐酸整體澆筑料內襯施工技術
技術特點:整體澆筑,內襯與筒壁混凝土同步施工,施工周期短,耐酸效果好。
適用范圍:210m煙囪耐酸內襯
擬采用的其它新技術:
1、鋼結構技術——鋼煤斗制作吊裝技術
技術特點:方煤斗單個最大重約40t,采用分片加工,大片整體吊裝,高空就位并空中焊接成型,焊接變形少。
適用范圍:主廠房煤斗吊裝
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工程推廣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05版)”6個大項中的9個小項,創新技術3項,其它技術3項。其中喀斯特地貌地基處理技術、汽機基座“無墊鐵灌漿”施工技術、煙囪內襯整體耐酸澆筑料施工技術等有所創新,解決了施工技術難題。該工程共取得科技進步效益246.92萬元,科技進步效益率達到1.56% ,工期滿足合同要求,工程質量優良,沒有發生安全事故,獲中建總公司CI金獎,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